3)第一百九十九章:打破士农工商的壁垒(中)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是臣。”

  他想说草民,但一想到自己现在都是通政司的右参议了,马上便改口。

  “你的所有文章和你在常熟、在苏州府的话,朕都听了,写的非常好。”

  朱允炆先是温言鼓励了一番,随后便说道:“朕记得你曾经说过这么一段。

  兵戈战甲,乃匠户所铸。

  粮食补给,乃百姓所耕。

  金银之物,乃商贾所缴。

  大世之基,乃天下万民。

  这些东西,都跟旧儒没有任何关系,朕没记错吧?”

  许不忌连连点头:“确实如此,陛下日理万机,仍能记住臣之微末浅见,实不胜荣幸。”

  “朕觉得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朕的想法,其实跟你的这段话非常的贴合。而你的这番话完全可以精简一下,便可拿进你们新儒的学术思想之中。”

  朱允炆身形后仰,手指轻叩御案:“新儒之中,士农工商都有,而你之前那句大世之基,乃天下万民。可谓是让天下人醍醐灌顶。没有你们这些士子在思想文化上进行宣讲鼓舞,这天下碌碌众生,哪里会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你这句话确实为一句至理名言,天下人又哪里会愿意追随你们呢?

  因为他们追随你们,也因为你们的团结一心,这才摧毁了那群毒瘤一般的旧儒。而你们都是我大明栋梁,因为你们都是坚定不移的实干派,你们的胜利,是实干战胜空谈的有理证据,你们用行为诠释了实践的重要性,朕的观点只有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打朱允炆嘴里说出的这八个字言简意赅,让奉天殿里一片寂静,随后都各自眼亮起来。

  皇帝说的有道理啊。

  “士学之人传播文化,教书识字,这是思想上的实干,没有文化的牵头,天下的百姓就不知道该往哪里奋斗。

  百姓耕地种田,咱们才有粮食吃,人不吃饭就没有力气,那干有思想也就无法去实现了。

  商贾南北运输、东西协调物资,繁荣地方,促进发展,这才使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便捷。

  而工匠则在为我大明发明创造,没有刀枪剑戟,大明的儿郎怎么能够在边疆屡屡建工,开疆辟土呢?

  没有犁耙,百姓如何耕种?

  没有印刷,士子如何读书?

  没有车辕,商人如何经商?

  所以,无论是士、农、工、商,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咱们的大明变得强大,这就是实干的力量!”

  朱允炆攥着拳头,这一刻的他,仿佛许不忌附体一般。

  “治国不能光靠着子曰就解决一切,蛮夷也不会因为子曰就跪地投降,种子不会因为子曰就生根发芽。

  朕很欣慰,你们看到了这一点,想到了这一点,然后团结了大家伙,所以,你们胜利了。那些只会靠着子曰这种所谓的圣人言的国贼,被处决了。”

  虽然隐隐感觉哪里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