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三十四章 历史总是有很多的巧合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份。

  背地里,他是宇文虚中招纳的汉儿察子之一。

  他早就收到了宇文虚中的信件,可是他知道,放任金国皇帝在行宫里吊命,激化矛盾,更为妥当。

  大宋联合金国夹攻辽国之际,韩昉作为辽国使节拜会宋军统帅童贯,恳请宋朝念及两国一百一十九年睦邻友好的邦交,停止进兵,辽国愿降为宋朝臣属,永为屏藩。

  这是耶律延禧最诚恳的祈降诏书,被童贯拒绝了。

  韩昉在账外大骂:“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

  韩昉作为辽国贵族,自然要尽忠,随着耶律大石打的童贯落荒而逃。

  有时候,忠诚这两个字就很奇怪,等到耶律延禧投降的时候,韩昉尽了最后一丝的忠诚,在金国开始了自己两面政治生涯。

  完颜宗干清楚的知道宇文虚中的身份,但是却依旧谨守弟子的礼仪,是因为当时大宋的孱弱,就算是有一个贵为金国太师的宇文虚中又能如何?

  完颜宗干却不知道韩昉也被宇文虚中给招纳了。

  金人也决计无法想到,这个贵为金国礼部尚书,高丽节度使的韩昉,背地里居然是个察子。

  “宇文少卿送来的札子说,让我好好教导金国的新皇帝程学。这个倒是极为有趣啊。”韩昉拿着札子笑出了声。

  他当察子,可不是想起了自己汉儿的身份,而是为了钱帛。

  为了钱财,才是大多数察子们的主要目的。

  “宇文虚中真的是越来越大方了,三十万贯!好多钱,就是选个学派而已,教司马学,教苏学都是教,程学也能教嘛。”韩昉烧了札子,看着城下赶路的百姓,叹了一口气。

  奚人、契丹人和汉儿在辽东郡过的很苦,他们甚至连个菜刀都没有。

  每天黄昏的时候,将准备好的菜和肉食,准备好,等待着金人经纪,把菜刀拿出来给他们切。

  当然最后还能剩下多少,就看这个金人的经纪里正的心有多黑了。

  完颜宗干是个聪明人,韩昉对此再清楚不过,但是这个聪明人,并非没有糊涂的时候。

  比如当初朝臣们大肆宣扬的收束兵戈安地方的政策,完颜宗干认为是个不错的主意。

  为了稳定刚刚开疆拓土拿下的契丹人的地盘,这个政令看起来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完颜宗干绝对想不到,金人把这条收束兵戈安地方的政策,玩出了如此高深的花活。

  将剥削贯彻到了每一顿饭之上。

  “老爷,黄龙府府尹将之前告发你的家奴,还了回来。要不要打死他?”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站在韩昉的背后问道。

  家奴告发他是宋国的察子,结果死活没有证据,黄龙府的府尹就是完颜亶,韩昉是完颜亶的老师,这新天子刚登基,就把那个家奴还回来,向他这个礼部尚书示好。

  “算了,也是个可怜人。奴告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