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1章 秘诀_影帝从高考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问题,所以容易得奖,但票房始终不太高。

  当然这种题材内地风险太大,港岛很多经验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加上双方的美学风格不能完全兼容。

  比如你现在拍一群匪徒在陆家嘴枪战抢银行,观众会信?

  搞笑的吧!

  说到底缺乏现实逻辑的支撑,事实上港岛也没有所谓悍匪当街抢银行,但长期灌输导致观众已经习惯性相信了?

  经过这次合作,苏泽确定单纯模仿百分百就是死路一条!

  警匪片是一个需要文化背景和现实逻辑双支撑的类型。这几年很多新导演拍的警匪犯罪类型,十部有九部是在模仿杀人回忆。

  结果往往是东施笑颦,因为人家本土很多元素不能直接套用到咱们的语境里,最后拍出来让人看着特别假。

  苏泽觉得未来理想的大陆警匪片,应该是导演在自己的家乡深度挖掘各种元素,并将他融入到自己的电影里。

  近些年除了重庆,东北也是犯罪悬疑的重要取景地,当年无证之罪苏泽很喜欢,算是把地域元素发挥到最极致的,没有之一。

  特别是对冰雪天的运用,对人物状态的把握,对场景的美术设置,就是让观众觉得特别有质感,特别真。

  人家导演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还有人生大事,虽然不是警匪题材,但道理一样,如果刘江江不是当地人,如果没有十几年从事殡葬行业采访经验,莫三妹根本立不住。

  还有同类票房最高的误杀,导演是马来人,虽然在泰国拍,但文化基本差不多,因为导演的成长历程和环境让他对这些元素天然有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

  两次合作让苏泽对于港岛电影有种深刻体会,很多东西不能用语言形容,那是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从最开始的喋血双雄和英雄本色来说,这种借着警察和匪徒身份的对立,但是又赋予他们某种情感的联系,来凸显矛盾情节很高级。

  所谓警察和匪徒就是一种壳而已,只要是对立的就可以,可以是警察与匪徒、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上司与下属……

  都算是对立的身份,只不过警察和匪徒是最强烈之一,矛盾无法调和,加上各种火爆场面融入其中,观众才会乐此不疲。

  这种强烈身份对立,再安插一种相互联系的情感,戏剧矛盾就出来。

  假如换成什么大国博弈或者国际风云,打死港岛导演都拍不出来!

  反倒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细腻又柔软的情感最擅长,毕竟港岛太小了,人和人都挤在一起,当年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场地都没场地。

  只能想尽办法利用资源,所以本地导演拍的电影往往都是聚焦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集体里面,及格的就是所谓类型片。

  厉害的就是方寸之间见天地。

  目前为止,苏泽最欣赏的就是他们的敏感,那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独特历史和地位成长中不自然的就会关注到城市中的人,关注到他们的情感。

  拍出来的底层小人物最好看!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